大放厥辞的意思_大放厥辞成语解释

发布时间:2024-07-12 15:08:24

大放厥辞

dà fàng jué cí
成语解释:
亦作“大放厥词”。①谓写出大量优美的辞章。②大发议论(今多含贬义)。
成语出处:
唐·韩愈《祭柳子厚文》:“玉佩琼琚,大放厥辞。”
常用程度:
常用成语
感情色彩:
贬义成语
成语用法:
作谓语、宾语;指大发议论
成语结构:
动宾式成语
产生年代:
古代成语
近义词:
大放厥词 »
反义词:
默默无言 »
成语例子:
刘斯奋《白门柳·秋露危城》第六章:“竟敢来朝堂之上大放厥辞,穷凶极恶地攻击毁谤自己。”

大放厥辞是什么意思

原指极力铺陈词藻。现指夸夸其谈,大发议论,有轻视之意

玉佩琼琚,大放厥辞,富贵无能,磨灭谁纪?——唐· 韩愈《祭柳子厚文》

国语辞典

厥,其也。本指写作时极力铺陈。唐.韩愈〈祭柳子厚文〉:「玉佩琼琚,大放厥辞。」后转为大发议论,多含贬义。如:「他歪曲事实,在报章杂志上大放厥辞,混淆大众视听。」也作「大放厥词」。

精彩图片

    栏目ID=44的表不存在(操作类型=0)

热门精选

大家正在看